同饮一江水,命运紧相连

澜沧江—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,干流全长4880公里,流经西藏、云南,从西双版纳出境后称为湄公河,流经缅甸、老挝、泰国、柬埔寨和越南五国,是亚洲第三大河,被誉为“东方多瑙河”。

2016年,澜湄六国领导人相聚三亚,共同发表《三亚宣言》,标志着澜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。澜湄合作因水而生,也因水而兴。水资源合作作为澜湄合作的优先事项,取得了诸多看得见的发展成果,给沿岸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、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,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。推进澜湄合作是践行我国周边外交方针的具体实践,体现了澜湄六国合作的深厚基础和强烈愿望,为促进本地区发展繁荣贡献了中国方案、中国智慧。

务实合作谱新篇

七年来,澜湄六国积极构建合作框架,机制化举办澜湄水资源合作部长级会议和论坛,成立澜湄水资源合作联合工作组,深入开展水资源领域对话交流。澜湄六国加强流域信息共享,2020年起,中国向湄公河国家和湄委会提供澜沧江全年水文信息,开通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,对流域内人民共享共用水资源、共同应对洪涝灾害作出积极贡献。澜湄六国持续推进务实合作,开展“澜湄甘泉行动计划”“澜湄国家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”等项目,推动“澜湄兴水惠民计划”,增进民生福祉。湄公河国家遭受旱灾时,中国充分发挥澜沧江水利工程“调丰补枯”作用,克服困难,帮助下游国家缓解旱情。澜湄水资源合作已进入快车道。

增信释疑暖民心

七年来,澜湄合作发展迅速,成果显著,成功打造了区域合作的“金色样板”。但个别域外国家频频借水生事,散布关于澜湄水资源合作的不实信息,指责“中国大坝造成东南亚国家下游干旱”,挑拨破坏澜湄国家合作的良好氛围。事实上,国际科学界和湄委会对澜沧江上游大坝的作用早有公论。湄委会研究报告认为,中国澜沧江梯级水库具有“雨季蓄洪、旱季放水”功能,有助于维持湄公河流量稳定。中国多次邀请湄公河国家官员、留学生、媒体代表实地参访澜沧江水利工程,有效增信释疑,培育了“平等相待、真诚互助、亲如一家”的澜湄文化。

2021年和2022年,湄公河五国驻华使节、留学生、媒体代表相聚澜沧江畔,用脚步丈量澜沧江,用心感受中国为促进澜湄水资源合作所作贡献。参访糯扎渡水电站、景洪水电站、允景洪水文站后,他们高度评价澜湄合作为促进澜湄流域国家发展所作重大贡献,批评个别国家所谓中国“囤积水源、垄断信息”的不负责任说法,表示通过参访了解到中国在澜沧江—湄公河上游做了很多努力,多次调节澜沧江水库,以确保下游国家旱季用水需求和洪水期间用水安全,并不像某些国家所渲染的那样,给下游国家带来灾祸。

持之以恒促发展

澜湄六国共饮一江水,亲如一家人。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中国将积极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,秉持“发展为先、务实高效、开放包容”的澜湄理念,弘扬“平等相待、真诚互助、亲如一家”的澜湄文化,持之以恒谋合作,全心全意促发展,推动澜湄合作不断提质升级,与湄公河国家一道努力,构建更加强韧的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,建设更为紧密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。(作者系国际问题研究员 陆合兴)

热门相关:明天和意外   绝色符师:龙皇的狂傲妃   修罗武帝   都市之九天大帝   视死如归魏君子